脑血管畸形易诱发脑出血,该如何预防呢?
最简单,最实用的讲述一下自发性脑出血。
为什么?
常见部位:基底节
好“爆”开的血管:豆纹动脉
自发性脑出血“元凶”:高血压
脑出血的表现
剧烈头痛
突然倒地
呼之不应
喷射性呕吐
嘴斜眼歪
一侧肢体活动受限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怎么办?
1.别慌
2.取出***牙
3.保持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
4.清理呼吸道,抠出呕吐物,防止误吸和窒息。
5.拨打急救电话120 或 999
6.通知其他家属
脑出血CT
脑出血的治疗
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时间等决定是否手术
自发性脑出血好发于高血压患者,所以调控血压是关键。
CT捡查能定性,定位,并可估计出血量。头颅超声:大脑半球出血可有中线波移位。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性。如有CT,足以确定诊断,EEG:内囊出血区有局性慢波。根据上速基本表现,可考虑脑出血诊断,结合不同临床类型的特征和必要的***捡查(特别是CT),即可确诊。(防治原则)1,急性期,挽救生命。减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恢复期,促进瘫痪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防止再出血。2,方案:急性期,应以止血和对症,支持为重点,恢复期,宜***用中西两法,进行药物和康复治疗。
一、稳血压,血压高的危害众所周知。
二、心态平,勿大喜大怒。
五、多动左手,锻炼大脑右半球。
六、平常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多喝温水。
谢邀请,关于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如何预防。脑血管畸形出血属于自身性具有遗传性疾病。发作时死亡率很高。有家族史的应及早检查。尽早治疗。平时预防要少饮酒。少食***性食品 。劳逸结合。避免高血压。心态平和。希望有所帮助。
谢邀。
1、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压力太大时,适当减压,超负荷或者压力过大容易诱发脑出血
2、避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低盐低脂低糖等清淡饮食
4、戒烟戒酒,戒除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长期进食大量油腻食物、熬夜等不良习惯
5、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用力大便,提倡坐便、多饮水及多吃蔬菜水果,软化大便。
6、天气急剧变化时要注意保暖 ,以适应天气的变化,注意防寒避暑,避免使血管收缩功能发生异常 ,而导致血压波动巨大而发生脑出血
7、注意保持体重,过重患者要减肥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怎样预防脑血管疾病?
1、预防三高
什么是三高呢,就是高血脂、高血压、高[_a***_]:
高血脂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进行检测;
高血压就是通过水银血压计或者更加方便的电子血压计,那么我们用不用降压呢,我专门解答过,关注我查看;
高血糖可以定期医院检查,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那就建议你买一个血糖检测仪规律性自行检测了!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如果患病后的人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有长期规律服用药物!
关注我,提出更多你想了解的康复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是怎样的?该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18最新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2.9亿,且仍旧呈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是怎样的?该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所致的心脏、大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1、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此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对于该类人群而言,一定要注意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尤其要注意监测血管狭窄程度等,以防诱发严重的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心血管、脑部血管狭窄使得器官缺血、缺氧所致。对于患者而言,若发现脑缺血、心脏缺血的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脑部缺血症状多表现为头晕、头痛;短暂的视物模糊、黑蒙;一过性失语、吐字困难;步态异常,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物掉落;哈欠连连,嗜睡,多梦;情绪异常,注意力下降等。心脏血管堵塞多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症状,包括发作性的心绞痛;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头晕;不典型的疼痛如牙痛、后背痛、腹痛、下颌痛、左臂或左肩痛等;严重患者会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
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了与年龄相关外,还与三高症、肥胖以及不当的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需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高危人群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三高患者必须注意规律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减药等;其次患者一定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注意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糖、低胆固醇为主,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坚持每天进行适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戒烟戒酒;切忌长期熬夜、过劳,保证规律作息;切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等。
中风偏瘫、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上到医生下至百姓都说预防心脑血管病,这是非常难也非常的易,原因是人不知道病从那来,又没有标准(仪器外)所以上到医生下至百姓众说分云。要说容易也很容易,集我三十多年不得心脏病的经验我发现心脑血管病是由身体里的不发烧的炎症引起的,只要沒有炎症人就不会得心脑血管病。(看图片)
既然要谈到中风偏瘫,心脑血管病的预防。那么一定要谈一下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
之所以会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注意的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就是高盐高脂饮食,也就是中医讲的过食肥甘厚味。还有饮水,包括新鲜蔬菜的摄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身体肥胖等原因。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饮酒等也是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也会影响这类疾病的发病。
而这些做法的结果,就是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而这类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
还有就是长期这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会加速动脉硬化的程度,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提前。
而解决这类问题的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加强身体锻炼,饮食方面不要过咸,肉类适量,不要过于油腻,少吃肥肉。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另外,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这类问题,也要积极控制,这样才能真正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病。
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如何预防与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除了饮食要注意之外,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代人常常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没有运动的习惯。
现在太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气盛,时间都投入到打拼事业里,经常忙到没有时间锻炼,到了中年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想开始通过锻炼来维持甚至是恢复健康,但是已经间隔了二三十年没锻炼了,现在锻炼会不会没效果,还是反而更伤身体?
根据挪威某项研究显示:男性四五十岁开始锻炼也为时不晚,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该风险甚至可以降低56%。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脑卒中患病风险方面,男性四五十岁开始锻炼和从青少年期一直锻炼的效果是相同的。
研究发现:受试者中56%的人开始在四五十岁开始锻炼,相比那些不锻炼的人,他们患脑中风风险降低一半,那些经常锻炼的人甚至可以将风险降低56%。而且只需要适度的活动即可,不需要制定长期的训练***。
更让研究人员意外的是,在降低脑卒中患病风险方面,四五十岁开始锻炼和从青少年一直锻炼的效果是相同的,这表明了锻炼永远不会太晚,即使在过去几十年间很少锻炼,如果男性到了四五十岁开始改变生活习惯,脱离安逸的环境开始锻炼,可以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四五十岁对于男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阶段,开始锻炼可以提高心肺适应度,从而大幅降低脑卒中患病风险,而如果该关键时期未能运动,对后期生活中的健康有着灾难性的影响,在未来几年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会大幅度增加。
如何训练?
训练方案应包括热身和放松恢复部分,热身是由一个非常舒适和低的运动强度缓慢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强度,直到达到预期的训练水平。在训练的结束时,运动强度逐渐降低,直到身体基本恢复。训练方案中的热身和恢复部分对心血管人群特别重要,因为大多数运动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在运动结束后。
抗组训练对心血管健康相当重要,因为心血管疾病往往与外周循环不良,肌肉分解代谢相关,会对身体功能与相关能力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建议如下
频率:对于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每天累计至少30分钟或最多60分钟(效果更佳),每周累计150~300分钟;或每天至少进行20~30分钟的更高强度的运动,每周累计运动75~150分钟,相当于中等和高等强度的混合。
强度:运动时让自己感觉到稍微有些累,呼吸及心率较安静时心率快些,但可以持续坚持完训练;
持续时间:用上述的强度,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每天累计至少30分钟;
类型:保证正确的运动模式避免关节遭受过度压力。步行是最常见的有氧耐力训练。水中练习和健身单车或踏步机更适合与关节承重受限的人群。
抗组训练运动建议如下
频率:每一组肌群(胸部、肩部、腹部、背部、臀部、腿和手臂),每周至少2次,两次训练间至少间隔48小时。
一次有效的抗组训练后,肌肉需要一天的恢复期,因此建议抗组训练每周可安排2~3次且隔日进行,如果选择每天训练,应将训练的身体部位合理分配,让训练的肌群有一天的恢复时间(如一三五练下半身,二四练上半身)。
强度:每组连续完成8~12次重复次数。
类型:渐进式重量训练或负重健身操(主要肌群8~10个动作)包括爬楼梯和其他力量训练。
总量:训练总量可通过增加负荷(目标2~3组,逐渐增加重量仍然能完成8~12次),或增加额外练习(仍需保证训练后一天的恢复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