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疾病是夏天容易得的,又该怎么预防呢?
夏季食物容易变质,而且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繁殖。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手足口病等比较容易多发。
如何预防
2.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
3.不要吃隔夜菜,打开的水果及时吃完。
二、中暑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轻度的中暑出现头痛、头晕,严重的出现热射病,出现多器官的衰竭。
如何预防
1、避免高温作业;2、做好防晒工作3.保证充足的睡眠;4、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5、一有不适,要及时停止手上工作,阴凉地方休息。
三、皮肤病
夏季天气炎热,有利于各种细菌、真菌的繁殖生长,再加上天气热,皮肤潮湿,真菌容易侵害皮肤。常见的有足癣、股藓、汗斑等。
如何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服,不要在阳光下晒。
夏天养猪需要预防哪些疾病?
夏日养猪应该防猪链球菌病,这种病凡是会呈现发高烧、流鼻涕的环境,是春季,和夏日的多发病;
还应该防猪附红细胞体病,而这种病多源于过分密养,欠亨风所造成的;
最后还需要防猪弓形体病,***如母猪被传染了,会呈现流产或者死胎的环境 。
夏季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吗,该如何预防?
谢谢邀请!
所有的研究结果结论都比较一致,那就是冬季或者说寒冷季节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更高的季节,尤其是一月的早晨!
1.寒冷季节,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都是最高的,如血压、胆固醇、体重等,除了甘油三酯是秋季最高;
3.冬季空气质量差和流感多发等原因,也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尽管夏季不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但不是说夏季就不会发生心血管疾病。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论哪个季节都是要积极预防的。
首先要控制好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
还有就是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建议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没有用药禁忌的话)。
尽管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点季节差异,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后果,预防不分季节!
很多人认为寒冬腊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到了夏天血压能下降不少,可以松口气。其实不然,炎炎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此时气温升高,中风、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上升,因此,夏季,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一定要注意“养心”。
“午饭前还好好的,跟我有说有笑,饭后就突然跟我说感觉舌头发硬,说话也不利索,还隐约感觉有点胸口发闷。”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父亲的情况真把一家人吓得不轻。本想让老父亲午休一下,没想到他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口角歪斜、心悸发闷等不适症状,于是家人赶紧拨打了120电话。医生诊断为突发脑血栓,还好送医及时,经对症治疗后,不适症状明显好转。
对于王老先生的遭遇,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主任医师胡喜田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通常是在之前的几天,甚至在几个小时之前,机体可能会出现不适或异常,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警惕和留意自己身体所出现的一些不适征兆,只有做好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
胡喜田提醒,如果出现胸闷、胸痛,还有呼吸困难、感觉急促、浑身感觉疲乏和劳累、时常感到头晕、下肢出现水肿、小便减少,或者不明原因的满头大汗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是心脑血管出现了异常,要及时就医。
警惕
炎炎夏日也是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患者虽然有心脑血管基础病,但病情一直较稳定,况且夏季心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不应该是较为稳定么?对于患者家属的疑问,胡喜田指出,虽然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夏季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但这并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理由。
胡喜田表示,天气炎热,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管扩张,易增加心脏负担;同时情绪容易浮躁,更容易生气,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入夏季,如长期睡眠不好,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持续高温会让很多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如室内外温度相差特别大,易造成血管痉挛或强烈收缩,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脑卒中。同时夏季出汗较多,如未及时补充水分,易造成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
严防中暑、平衡膳食, 减少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那么,高温天气,如何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减少疾病发生,安全度过呢?“高温天切不可只图一时痛快和舒服而牺牲健康。”胡喜田建议,警惕高热,严防中暑,要避免在闷热的环境下长久工作、行走、锻炼;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带遮阳伞。
平衡膳食、保证水分摄入。夏季饮食宜清淡,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多样化。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同时常吃瘦肉、鱼类、保证蛋白摄入,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睡眠、不熬夜。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反之,熬夜、失眠常常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等。同时注意调节情绪,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护身心健康;勿长时间待在空调屋内。炎热天气,空气湿度大,室内可适当开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度差5℃-7℃为宜,隔3个小时就要开窗换气,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合理使用空调。
最后,胡喜田还特别提醒房颤患者,要根据医生指导,坚持抗凝治疗,不可随意停药。糖尿病患者勿将血糖降至过低,夏天因食欲不佳易发生低血糖,空腹控制在6mmol/L左右,餐后8mmol/L-9mmol/L左右为宜。
(燕赵都市报记者 檀亚楠)
首先要多喝水。由于夏天天气较热,人容易出汗,导致体内的水份丢失过多,容易引起身体缺水,进而引起血液里面的水过少,血容量不足,导致血液粘稠,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其次要多喝淡盐水,因为夏天出汗较多,出汗后会带走身体里面大量的盐分(汗液是咸的),容易引起体内的盐分过少,进而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所以夏季要多饮用淡盐水,一方面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补充身体钠盐的作用!
还有夏季要多吃蔬菜水果,因为蔬菜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及水份,可以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人体细胞的活性,还可以起到扩张血管以及清除血管内毒素的作用,从而起到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同时在夏季中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之间最好不要暴露在太阳低下,因为这个时候室外气温正高,容易导致人体大量的水份丢失,容易引起中暑!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一般来说,相对于夏季,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相对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不过,不管季节与否,都应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来预防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五大原则:合理的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平和的心态。
所谓合理的膳食,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来说,应该从低盐饮食做起,每天控制盐的摄入量低于六克,同时增加富钾食物的摄入,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且,要适当控制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猪肥肉,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等。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运动类型包括打球,慢跑,游泳等,但是如果已经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在运动方面务必要循序渐进,以免过量运动导致心功能下降,或者心绞痛发作。
一定要戒烟,控制饮酒。对于饮酒方面,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部分人通过饮酒来软化血管和保健身体,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有饮酒习惯的人,建议每天控制酒量,白酒50克,红酒250毫升,啤酒750毫升,没有饮酒习惯的人,不建议通过饮酒来保健。
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已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该保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的发生。
生活方式的方面,应该做到如上所述的部分内容,如果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应该随诊观察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比如说,过高的血压和过大的血压波动,能明显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这也是人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突然发生急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应该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而已罹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群体,应该从疾病本身做起,做好日常管理,如有不适的症状,立即就诊。
夏天炎热,蚊虫叮咬会传播什么疾病?还如何预防?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欢迎关注!
蚊虫叮咬一般都没多大事,顶多是被咬的地方肿个包,还很痒,总想挠;再就是蚊虫嗡嗡地飞,影响心情,还影响睡眠。
但要百分百说没事,那也是***的,蚊虫是很多疾病的传播和传染媒介,下面我就说一些医学上比较常见也很严重的蚊虫传播疾病,但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要过于惊讶。
蚊虫与疾病
1.嗜人按蚊。这是我国独有的蚊种,分布在北纬34°以南地区,在水草多、有遮阴、水质清凉的静水或缓流中多见,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2.中华按蚊。分布于除新疆和青海外的全国各省,在水稻种植区最常见,同样会传播疟疾和马来丝虫病,但传虐效率要比嗜人按蚊低。
3.微小按蚊。在我国南方山区多见,传播疟疾。
4.大劣按蚊。属于热带丛林型按蚊,主要分布于海南和云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丛林边缘隐蔽的小溪、积水多见,是传播海南疟疾的主要媒介。
5.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致倦库蚊分布在南方,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蚊子,都被称为“家蚊”,也是叮刺吸血蚊虫,是城市灭蚊的主要对象。幼虫在污染的水体,如污染的坑洼、水沟等,两种蚊子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6.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较广,北可以到沈阳,西北到宝鸡,西南到西藏,南方较多见。埃及伊蚊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台湾南部。两者都会传播登革热,还会传播黄热病。
总结起来,就三大类和疾病传播比较密切,按蚊、库蚊和伊蚊。一般来说,阴暗、潮湿、避风的地方是蚊虫比较喜欢的,屋内就是蚊帐内、床下、墙角、门后、墙面以及杂物上。
防蚊灭蚊
预防蚊虫无非就两点,一是不让蚊虫来,二是让蚊虫有来无回。
1.保持环境干净,无杂物,无污染,无异味,蚊虫就不会来了,你觉得嘞?
2.花露水,六神首选,你懂得!风油精,似乎也有用。驱蚊贴,也不错。
3.实在不行,我躲在蚊帐里总行吧。
4.终极武器,杀虫剂,喷蚊虫的有不少吧,只是毒性很大,对蚊虫也对人,所以喷完记得跑!
最后,防蚊驱蚊你有什么妙招,求分享~
一到夏天,天气就开始变得闷热起来,温度也瞬间升高,许多蚊虫也开始出没了,晚上睡觉总会被蚊子咬,在耳边嗡嗡嗡的叫。被蚊虫叮咬后,不仅叮咬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特别痒,而且有些还会染上多种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蚊虫都会使人染上疾病。因此,夏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蚊虫在经过叮人是通过口吻或者唾液把蚊虫体内的多种病原体传播到健康的人的体内,从而使人染上疾病。那么,蚊虫叮咬会传播什么疾病呢?
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两季常见的由蚊虫叮咬所引起的疾病,乙脑通过蚊虫传播,男女老少均可[_a1***_]发病,多发生于儿童。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模糊、抽搐、脑膜***征。此病常可导致死亡或使患者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要预防乙脑的发生,在夏天应该积极的做好灭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且要保持房间的干净整洁,按时地注射疫苗,要随时注意孩子不能让孩子乱咬东西,让孩子注意清洁卫生便可有效的预防乙脑。
疟疾,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我国发生的疟疾主要分为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在非洲,疟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每年有百万儿童死于疟疾。疟疾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退热。两种疟疾的症状基本相同,但后者更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疟疾主要经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灭蚊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应少去蚊虫滋生的地方,避免被蚊虫叮咬。
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此病流行于热带,在我国广州、海南、澳门等地也有此病流行。其具体表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出血,成人主要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体温时高时低,发病时主要伴有头痛、眼球后痛、极度乏力、骨关节疼痛、腹痛、腹泻、便秘、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猩红热样皮疹、各种出血症等。要预防登革热,我们首先要消灭和控制传染源,登革热的传染源常为蚊子,因此我们要做好灭蚊措施,注意清洁卫生。不去或少去登革热流行地区,必要的话可穿长袖衣以免被蚊虫叮咬。
以上为蚊虫叮咬所传播的疾病,其最根本的预防措施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可在晚上睡觉时挂上蚊帐、点蚊香、使用花露水驱蚊或者使用电蚊拍,就可有效防止被蚊虫叮咬。
夏季是蚊虫肆虐的季节,蚊子虽然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却是不少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蚊子主要会传播什么疾病
1.疟疾
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国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就是用来治疗疟疾,但该疾病主要还是在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流行,随着我国国人境外旅游、经商等活动增加,疟疾变得时有发生。在被蚊虫叮咬后,疟疾通常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全身乏力等,这个时候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2.登革热
主要由伊蚊叮咬感染登革***引起,高峰7~9月,热带和亚热带流行(包括我国广州、澳门、香港等地区)。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高烧、头痛、全身疼痛、可有皮疹和出血
3.脑炎
主要由三带库蚊叮咬传播,通常叮咬猪、牛,但常常在黄昏后2小时和黎明前时间段在室外袭击人、吸人血,在这一时间段应在外出时做好防蚊准备,尽量不要在夏季前往树林、公园等蚊虫较多的地方
4.丝虫病
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这个病可以由多种蚊子进行传播,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是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答案是不能。血液传播类疾病是需要有带***的血液进入体内才能引起传播,而蚊子只“吸血”不“吐血”,且其吸入和吐唾液是由两条通路完成,即使吸入时在蚊子上残留了那一点血也是不足以造成传染的危险的。
夏天到了,还是要充分做好防蚊准备,适当携带和涂抹防蚊驱蚊产品,蚊帐是防蚊第一的居家小配件,尤其是去东南亚地区应准备蚊帐。在蚊虫较多的地方尽量不要穿短裤,当然最好不要在黄昏后去植被茂密的地方。要是蚊虫叮咬后出现上述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正确处理蚊虫叮咬。另外,蚊子喜欢深色、汗味以及香味浓郁的香水味,大家要是去蚊虫较多的地方注意避免哦!
我是生活小卫士,欢迎留言关注
***病1: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疟原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单细胞生物。感染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出汗、黄疸、贫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肾功能损伤。脑型疟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
***病2:淋巴丝虫病
在我国,淋巴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引起的。其成虫均寄生在感染者的淋巴系统中。急性期主要出现过敏和炎症反应,以及周期性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大多发生在小腿内侧及内踝上方,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有时可形成脓肿。当成虫寄生于精索、附睾和睾丸附近的淋巴管时,还能引起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全身症状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进入慢性期后(通常见于反复感染的病人)可致淋巴管腔狭窄或阻塞。
病毒性疾病1:乙脑
乙脑由乙型脑炎***引起,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吸血昆虫蚊子叮咬感染健康人。夏秋季节儿童多发。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如嗜睡、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性疾病2:登革热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登革***在我国海南、广东南部和台湾常有流行。典型的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2~7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可伴有剧烈头痛及眶后痛、背痛、肌肉与关节疼痛。颜面潮红、眼睑浮肿及结膜充血,全身可见斑丘疹。同时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不典型的登革热只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登革出血热多见于14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主要区别是有出血倾向。
登革热一般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病死率极低。而登革出血热则病死率较高,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是否早期积极治疗。
现在夏天到了,蚊子和各种虫开始增多,被这些蚊虫叮咬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情,同时,甚至还可以导致感染一些严重的疾病,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由蚊子传播疾病。
1.登革热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我们广东地区,每年夏天都有上千例病例报道。患者会出现高烧,出血倾向,肌肉酸痛,有一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器官的衰竭,导致死亡。我在昨天的回答中有详细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
(登革热患者会出现高烧,还会出现皮肤瘀斑)
2.流行性乙型脑炎
这也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严重传染疾病。乙型脑炎***可以经蚊子传播给人类,导致患者大脑受到严重损伤。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患者会出现高烧、头痛、恶心、呕吐,还有不同程度的昏迷,而且很容易造成后遗症。
3.疟疾
俗称打摆子,这也是蚊子传播的一种疾病。疟原虫可以经过蚊子传播到人体,进入患者的血液细胞中生长繁殖。
疟原虫会在我们的红细胞中繁殖,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导致红细胞破裂,大量疟原虫进入血液,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寒战(打摆子)。这些疟原虫又进入更多的血红细胞中繁殖,周而复始,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脾脏肿大。
4.丝虫病
这也是一种很恶心的疾病,蚊子可以传播丝虫。丝虫进入人体后可以进入人的淋巴系统,导致丝虫病,引起患者局部水肿,哮喘等症状。
丝虫病导致的下肢水肿,我们称之为象皮肿
5.黄热病
黄热***引起,也是蚊子传播,患者会出现发烧、黄疸,主要在非洲地区,我国目前没有报道。
6.寨卡***
前两年在南美洲流行,也是由于蚊子传播,症状更登革热差不多,发热、肌肉疼痛,出血倾向,同时,如果是孕妇被感染,还可以导致胎儿畸形。
由虫传播的疾病就更多了
比如跳蚤传播的鼠疫,蜱虫传播的立克次体病,白蛉传播的黑热病,体虱传播的斑疹伤寒等,非常多。
大家去东南亚、南美洲、非洲旅行,尤其是非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蚊虫,做好疫苗的接种。
最后,蚊子不传播艾滋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