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内容

huangp1489 2025-09-07 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怎样更好的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
  2. 冬季来临,老年人应该怎样预防常见的老年疾病?
  3. 冬天养殖的小猪应该怎样预防疾病和度过寒冷的冬天?

怎样更好的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

认为冬天要做有氧呼吸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慢跑,快走等。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还有就是饮食方面,不要吃辛辣***的食物。要吃蔬菜水果。比如说***洋***西红柿紫菜海带水果上面吃苹果,梨,尤其是梨特别好,对呼吸道疾病。我在家都是把梨炖好了就吃。出门的时候,大冷天的要戴口罩,戴帽子穿的厚一点。穿的棉衣服要经常换,千万不要让衣服有汗有水分,这样会让自己变冷了。雾霾天千万不要晨练因为污染空气严重了。在雾霾天,尽量不出门这是我的个人意见而已,大家会有意见,可以发给留言来讨论这个话题吧。要多喝水,多休息。多喝水是多喝开水,不要喝可乐,咖啡饮料等等,雪碧饮料都不行。

我们知道,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春两季,而且在气候骤变时容易形成流行之势,而流行的原因与某些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密切相关,但传染发生主要取决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因素,所以我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加强预防:

一、消灭并远离传染源

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①定期对居住环境和工作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生长;

②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尤其是贴身衣服;

③经常通风换气,一方面可以利用阳光杀菌,另一方面可以稀释病原体浓度,降低致病风险

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④不要食用过期发霉的食物。

二、切断传播途径

①切断空气传播:我们在咳嗽,打喷嚏要用纸巾或手帕遮挡一下口鼻,或者吐痰后,注意密封,扔到固定污染区域,防止环境污染,造成病原体广泛传播。

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冬季疾病幼儿预防知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②切断接触传播:空气中的病原体最终会沉积到地面或物体表面,我们的手经常接触各种东西,所以要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三、保护易感人群

①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②可以通过中医中药***调理身体,使整个身体内环境协调稳定,有利于抵御外邪。

严格的把控以上各个关口,即使冬季降临,我们也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本期答主:苏红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了解更多有趣的健康知识

冬季来临,老年人应该怎样预防常见老年疾病?

冬季预防常见老年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主要有这几种: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冬季发病率高;支气管炎哮喘;骨关节病风湿(老寒腿)、类风湿等,在寒冷阴湿的冬季容易患病或加重病情。那么怎样预防?注意几点,就能安全健康快乐过冬。

一,对冬季易患或加重的病要早防早治,“冬病下治”。如“三高”最好保持控制在标准范内,夏季如果控制不达标,冬季就更难控制,冬季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风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夏季能得到转好的防治,冬季发病率复发率就大大降低。这就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原因,不要等到寒冷的冬季来了,病发了再治疗

二,防寒保暖。高血压,哮喘,支气管炎,风湿骨病,最怕阴湿寒冷,在寒湿阴冷的季节就易患病,防寒保暖就特别重要。要做到适时添衣,重点保暖。如有膝关节炎的最好套个保暖护膝,有哮喘、支气管炎要注重上身特别是肺位置的保暖。室温保持在十六度左右。这点对有供暖的北方较容易,对无暖气供热的南方较难保证。外出要戴帽,口罩。

三,冬季也要适度锻炼,但要避开寒冷的时间段,提高免疫力,严防感冒。天晴的时候多在戸外[_a***_],多晒为阳,以补充阳气。

四,合理饮食,不吃生冷寒凉食物。根据自身状况,适当进补。

五,小毛病也要及时治,不要拖。老人的各种功能都在衰老退化,抵抗力下降,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

冬季天冷,心脑血管由于受到寒冷天气的***后收缩,血液循环变的缓慢,很容易引发心脏病,脑梗和脑溢血等疾病,是老年人健康容易出问题的季节,为了防止和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按时起居,注意身体保暖,出门戴上棉帽。二、营养均衡,饮食结构合理,吃饭八分饱,坚持早上好,中午饱,晚上少的吃饭原则,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量。三、适度运动,多晒太阳,多喝水。四、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淡定从容,心理平衡,不攀比,做最好的自己。五、冬季老年人洗澡不要太勤,但要勤换内衣。60—70岁的一周一次。70—80两周一次。80岁以上的每个月一次。因为冬天洗澡的时候老年人最容易着凉感冒,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体内热量不足,脱衣服会损失大量热量,非常造成着凉感冒。总之,冬季预防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家一定要重视预防,少得病或不得病,快快乐乐的享受老年时光的快乐生活。加油!

冬天养殖的小猪应该怎样预防疾病和度过寒冷的冬天?

冬天养殖的小猪应该怎样预防疾病和度过寒冷的冬天?

冬天天寒地冻,对小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期间最容易死亡,其中有60—70%是在出生以后一周内死亡的,而头三天死亡率最高,大约占50%。初生仔猪死亡原因虽然很多,但是寒冷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寒冷也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冬天养殖的小猪应该怎样预防疾病和度过寒冷的冬天?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代谢旺盛,利用养分的能力强,生长发育快

仔猪在哺乳阶段代谢机能旺盛,沉积蛋白质的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一般7日龄时体重为初生重的1倍,14日龄为初生重的3倍,2月龄为初生重的10倍,这是任何其他家畜赶不到的。

消化道不发达,消化腺机能没有健全

初生仔猪消化道容积小,仅能容纳乳汁40—50毫升。在20日龄内,由于胃底腺不发达,胃液中缺乏盐酸,影响胃蛋白酶的活化,不能消化蛋白质,蛋白质只能靠胰液进行消化。由于缺乏盐酸,抵抗细菌的能力差,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饲槽、饮水、饲料和猪舍的清洁。

神经中枢的特点

初生仔猪的大脑皮层不发达,调节体温的能力差,脂肪少,而且不能很好利用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正常体温。因此很怕冷。出生时体重愈小,抗寒力愈差。这时如猪舍温度过低,护理不当,容易被冻死,所以在冬季要作好猪舍的防寒保暖。

【冬天养殖的小猪应该怎样预防疾病】

防寒保暖是关键措施之一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期间最容易死亡,其中有60—70%是在出生1周内死亡的,而头三天死亡率最高,大约占50%。初生仔猪死亡原因很多,但是寒冷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寒冷也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在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初生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取各种增加温度的措施,或者垫厚草,以提高猪舍的温度,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加强圈舍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

仔猪圈舍要勤打扫,保持清洁卫生,做到“槽不留食,圈不留粪“、”圈干槽净,猪不生病“,冬天勤换垫草,减少猪体热量的散失,保持舍内有较高的温度,猪舍要进行定期消毒。

预防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大约占仔猪死亡数的40—70%,2—7日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仔猪白痢。这是因为母猪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奶中钙质不足,酸性大,或者母猪发生乳房产褥热、高热等疾病,是引起仔猪下痢的主要原因。要***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预防,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饲料品种不要突然变动,尽量利用发酵饲料,防止吃霉烂饲料。避免在过冷过热的期间产仔。在母猪产前逐渐减少饲料,产后逐渐增加饲料,并且加喂青饲料。母猪产仔前后给予足够的运动。仔猪实行提早补饲。给仔猪营养丰富、多样化、有足够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及补给饮水等。保温,避免仔猪受寒,给予母猪充分的营养,确保母猪能生出健壮的仔猪并且有充足的奶水。发现仔猪拉痢,要及时隔离,对仔猪要作详细的诊断,因为可能不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要进行鉴别诊断,如猪瘟是先便秘后下痢。仔猪副伤寒呈现持续性下痢。当确诊后,再***取措施继续治疗。

预防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常常是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多变,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比较多。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好,都可以促使发病和传播。通常是猪瘟和喘气病的继发病或者并发病。

仔猪副伤寒主要侵害20天到4个月的小猪,6个月以上的猪发病较少。病的自然感染主要是由于健康猪因***食被病猪或者带菌猪的粪便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过消化道传染。也有可能经胎盘传染。

引起仔猪副伤寒发生的诱因很多,但是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诱发仔猪副伤寒病和扩大传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没有发病时,要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以增强仔猪的一般抵抗力。猪圈要勤起勤换,保持干燥。断乳仔猪要根据大小和体质强弱分开饲养,防止体弱的猪吃不到食物而影响健康。

补充矿物质,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

仔猪生后5日内,每天能从初乳中获得1.3克矿物质,以后逐渐减少,仔猪代谢旺盛,生长较快,生后1周开始面临矿物质的不足,出现啃墙壁、吃泥土等现象,应及时补充矿物质否则引起仔猪生长停止或者发生各种疾病。当仔猪生后3—5天有拱土行为时,仔猪喜欢拱土,可以把粒料撒在新鲜的红土上,土上撒上盐水,仔猪一边吃料,一边拱土,既吃饲料又吃红土,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

防压管理

影响猪场哺乳仔猪被压死占死亡总数的20—50%,与母猪产后疲劳、带仔性能差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防止突然***,保持安静环境,避免一切突然音响、惊动和机械性***影响母猪安静。在产后10天内管理人员不能离开猪舍。对过肥、行动苯重、腹大下垂、年老耳聋和初产没有护仔经验的母猪设护仔栏。

养猪朋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难题就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更多更实用的养殖技术、饲料制作、种植技术,请关注老周说三农,咱们共同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937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