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二便,对诊断疾病有哪些帮助?
问大小便的目的,主要在于分辨是“寒、热”还是“虚、实”,同时注意颜色、形态和便时的感觉。大便秘结、艰难、色黄或黑、里急后重、气味热臭,属实属热;大便溏薄而且有未消化的谷粒、色青或淡白、大便时毫无痛苦,属虚属寒。小便减少以致尿闭,小便***或红茶色,小便时痛,小便带血,属实属热;小便量多,次数频繁,小便虽少而色淡,属虚属寒。
《景岳全书》里说:“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盖前阴通膀胱之道,而其利与不利、热与不热,可察气化之强弱……后阴开大肠之门,其通与不通、结与不结,可察阴阳之虚实。”
大便的排泄,直接关系到大肠,又可察知肠道气机正常与否,肠道津液的盈亏,脾胃的腐熟运化、肝之疏泄、肺之肃降、肾阳之温煦是否有异;小便的排泄,直接关系到膀胱,又可察知肾之气化、脾之转输、三焦之决渎是否有异,通过排便的次数和时间,以及大小便的量、色、质、气味、排便时感觉和伴见症状,可以了解患者消化功能和水液代谢是否正常,了解患者脏腑功能是否有异,不仅可以更加准确的审证,还可以籍此***判断病情之寒热虚实。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中医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念,认为,身体内部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人体的行为,语言,气色,脉象,舌苔,及二便等方面反映出来。不用剖解身体,以四诊,即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疾病,评估身体状况。
四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全面的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并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一,望诊:通过望病人形态及气色的诊断方法。如气血旺盛的人,面色红润,而血虚的人,则面部萎黄,枯槁少华;腹痛者,多有弯腰护腹的动作;下肢疼痛的人,很难快速直行等。
二,闻诊:包括闻气味,听声音。身体强壮的人,声音宏亮,多实;声音低怯的人,体力不足,多虚。
有些口有异味,或白带有异味,排便异臭,说明有胃肠湿热或下焦病变。
三,问诊,通过询问的方法,了解病人的发病史,治疗史,及妇女经产史,现在症状或自身感觉等,便于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如发病急,反应重者,多为实证;病程长,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者,多为虚证等。
四,切诊:即切脉,一般以寸口脉搏跳动快、慢、强、弱等,对身体状态及疾病过程中,正邪相争,强弱进退等内在因素判断评估。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中医强调要四诊合参,对一些特殊复杂疾病要认真分析,辩别真伪,有些还需要观察,不能草率下结论,妄议治疗等。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是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只要精通一种,望,就基本可以断定患者得了什么病,望诊也是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如果是有经验的老中医通过望诊应该能比医院的设备提前五到十五年发现病症!
因为个个脏腑的色位会显示出脏腑出现了问题!谢谢你的邀请仅供参考!
西医疾病中医辨证,然疾病之症状与辨证之症状大多无关,何故?
你遇到的不是学术问题,你现在的境地和哥白尼如出一辙。如果你的头衔是真的,那么绝大多数人没有资格谈论这个问题,因为你已经知道了答案,只不过是寻求别人帮你做出抉择而已。
西医疾病名称多得吓人,研究细致周密,对付疾病的药物也多如牛毛,有些病药到病除,有些病有没有好药只好听天由命。中医从根本上探究病因,反而大道至简,方向准确,除非病人悟性差,不能坚持用中医思维认识疾病,半途而废,否则必能至少缓解疾病,大多慢慢好转,中医讲究病去如抽丝,讲究慢慢来,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譬如一段时期我得了皮肤病,中医叫血虚生风,给我配了七帖中药,喝了后,身体状态有所改善。西医呢,化验一下,叫血小板减少,给我补血的药就对了,我问:西医也有补血的药吗?医生说:废话不是。不过我发现西医医生给我的这药是中成药。中国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就对了。
“辩证”,“辩”者求证。
中医理论“有形于外,必有诸于内”,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的症状。
几个症状可能是同一个原因造成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几个因素的共同点。
西医侧重的是部位病变,所以多以部位命名,名目繁多。
中医追溯的是发病因素,而多以功能(阳)与物质(阴)来命名,不外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所以西医指的“病”是表面可见的症,
中医是求证可见症的“病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