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培训

huangp1489 2025-08-27 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牛血虫病怎么预防?

血虫病怎么预防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牛血吸虫病有两种,一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二是由鸟毕血吸虫引起的鸟毕血吸虫病,两种都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特别是在夏、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平时应注意做好防范,避免发生

牛血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呈不规则的间歇热,有的呈稽留热,精神迟钝,离群呆立,减食消瘦,后期腹泻甚至大便失禁,排出物多呈糊状,夹杂有血液和粘液团块。

病牛严重贫血,虚弱无力,起卧困难。最后或因进一步恶化而死亡,或转为慢性型。

2、慢性型。较多见,症状多不明显,但逐浙消瘦,役用牛使役能力下降,奶牛产乳量下降,母牛不***、不受孕,妊娠流产

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犊牛患病后往往发育不良,成为侏儒牛。

预防方法

(1)定期对牛进行普查。

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结合铲草积肥和兴修水利,开新沟镇旧沟,用土埋灭螺。

(3)蓄水灭螺或火烧灭螺,也可喷洒药物灭螺,如喷洒五氯酚钠、茶子饼、亚砷酸钙或生石灰等。

(4)要管好水,防止水源污染。

(5)牛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堆积发酵,严防污染水源,对于病牛和带虫牛的粪便,要在无害化处理后才可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养奶牛,肉牛朋友们经常会遇到自家的牛得牛血虫病的问题,这种病也是非常常见的,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治疗牛血虫病。

步骤/方法:

1 方法一:牛血孢子虫病或红血球孢子虫病是一种以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非常严重的血液原虫病。边缘红血球孢子虫和中心红血球孢子虫都是牛血液原虫病特异的虫体。因此可***取制止病源扩散的方法。

2 方法二:蜱、牛虻、螫蝇、蚊子等吸血的昆虫是血孢子虫病的传播媒介。其中,蜱是最主要的传播者。另外,血孢子虫病还可经被污染的注射针头、外科手术器械和不合理地接种疫苗感染。可***取消灭传播媒介的方法。

3 方法三:患血孢子虫病的牛,***用哌鲁得啉、喹啉或氯奎宁(Aralen)结合广谱抗生素和四环素等药治疗,均可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病牛经治愈后,机体可产生持久性的带虫免疫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病情,继而趋于治愈。

注意事项

治疗牛血虫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传染的根源,主要能够限制病源的扩散,这样才可以防止疾病的恶化和传染。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牛血吸虫是一种地方性***病,常发生于低洼潮湿的地区,中间宿主为田螺,夏秋季节是发病高峰期。牛患病后会有食欲不振,腹泻,粪便中带有脱落的肠粘膜和血液,气味恶臭,营养不良,逐渐消瘦,出现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有腹水表现等。

预防

1、及时清扫牛舍内的粪污,并进行堆积发酵处理,这样可以达到既杀灭虫卵又保存肥效的目的。

2、每年血吸虫流行的季节,放牧牛应避开低洼潮湿处放牧。无法避开低洼潮湿处放牧的情况下,应***用药物消灭环境中的田螺。

3、搞好环境卫生,严禁健康牛与患牛及其排泄物接触

治疗

1、可***用吡喹酮30~4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或按3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间隔7~10天再次用药一次加强驱虫效果。

2、此外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牛还应对症治疗和调理,驱虫后可注射补血药物及加强饲料营养,从而促进患牛的恢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牛血虫病怎么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本病效果比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用吡喹酮30~40mg/公斤,给患牛一次性喂服。

2、也可以用吡喹酮30mg/公斤给患牛进行肌注

3、如果病牛不止一头,需要进行大面积治疗时,可用吡喹酮25mg/公斤的用量,对患牛进行投药。

※注意:在治疗时,药物要一次性投服患牛。另外,这种治疗方法,一般对患牛没有副作用,少数会有轻微的副作用。副作用所导致的症状有食欲减退、瘤胃臌气、拉稀,严重的可能出现流产,也不避免有死亡现象。因此对于轻微的症状可以不用担心,继续观察情况。而副作用较严重的病牛,养牛场相关人员应及时对其症状进行诊治,这些副作用所产生的症状是可以治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8642.html

相关文章

肠胃疾病思维知识:胃肠思维导图

本文目录一览: 1、肠胃病把我折磨的整天一个人关在家不想出门也不想和别人交流,痛苦啊... 2、是不是所有抑郁症病人都有肠胃病...

疾病知识 2025-08-27 阅读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