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内容?
- 工地赶工期,如何才能快速有序的安排工人进场,并且保证必须带上安全帽,还要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场?
- 有人说盾构施工下穿河道施工时容易发生坍塌和贯通事件,那么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双重预防体系施工员岗位职责?
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内容?
(一)硬化处理现场地表、平整场地、设置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无大面积积水, 保持施工现场场容整洁; (二)设置沉淀池,妥善处置泥浆、废水排放; (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易产生扬尘的水泥、砂石等物料; (四)分类堆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及时清运; (五)集中堆放工程渣土并及时密闭清运。未清运的,及时覆盖、固化、洒水,不得***; (六)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清理设施,清洗进出的车辆,净车出场。设置的冲洗台长不得少于6米,宽不得少于4米; (七)妥善保管现场存放油料、化学用品、外加剂,防止渗漏或者危害。
工地赶工期,如何才能快速有序的安排工人进场,并且保证必须带上安全帽,还要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场?
1、北京的现在土地比较紧张,施工现场不安排生活区是很正常的,那如何才能快速有序的安排工人进场,建议***用调整作息时间,错峰进场;
2、保证必须带上安全帽,还要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场,这是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带上安全帽“唯一”的保证措施。
有人说盾构施工下穿河道施工时容易发生坍塌和贯通事件,那么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答:
以下案例可以参考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8标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区间上下行线盾构机均已顺利完成进洞接收。
▲图1 盾构进洞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盾构区间线路地处宝山区繁杂的建构筑物群下方,其中尤以接收井前的超近距离连续穿越南何支线铁路、逸仙路高架、轨道交通3号线高架最为复杂。南何支线铁路是较为繁忙的货运铁路线,逸仙路高架与轨交3号线皆为宝山区通往市区的主干交通线路。
▲图2 盾构区间环境示意图▲图3 盾构穿越既有构筑物空间布置图
盾构穿越期间主要地层为全断面灰色淤泥质粘土,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的饱和粘性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明显的触变特性。在动力作用下极易破坏土体结构,使土体强度聚然降低。盾构穿越此三处重要建构筑物时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的交通瘫痪、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与恶劣的社会影响。
工地君带大家来看项目部是如何攻克难点,保证盾构穿越的安全。
风险一:浅覆土下穿薄弱基础铁路
南何支线铁路包括五道民用铁路以及一道军用铁路,日常运输流量较大。铁轨下部为煤渣基础,埋深仅2.0m,隧道下穿最小竖向净距为10.6m。
穿越期间必须保证铁路正常使用,因此要求施工期间的铁轨与路基沉降控制在±10mm以内。要在严格的控制标准下实现浅覆土盾构下穿薄弱基础铁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风险二:超近距离侧穿高架路立柱桩基
逸仙高架路为双向四车道的南北走向快速路,高架桩基均为450×450预制方桩,桩长30米。盾构与桩基的最小水平距离为1.9m。由于盾构推进造成的桩基受力变形将直接传递至上方立柱,而立柱的任何轻微倾斜都会对高架路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于长度近12m、直径近7m的盾构机而言,如何精确侧穿1.9m外的高架桩基并减少对其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风险三:超近距离侧穿轨交线路立柱桩基
轨道交通3号线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轨交主干线路,日均载客流量极大。高架桩基为φ600PHC管桩,桩长53.0米。盾构与桩基的最小水平距离为2.2m。上、下行线需先后穿越同一桩基,二次穿越造成的影响相当复杂,对盾构侧穿的控制标准将更加严格,给施工带来挑战。鉴于如此复杂的施工工况、严苛的控制标准,项目部为确保周边环境安全,秉持“创新引领发展、科技铸就未来”的发展理念,创新性地应用了一套盾构推进精细化控制技术:
一、数值模拟建模为盾构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上海软土地质的特点,科研创新团队***用了HS等向硬化弹塑性模型为本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建模,针对盾构穿越铁路以及高架时的土体变形、铁轨沉降、构筑物变形进行了研究;
通过参数分析的方式得到了盾构机各项参数调整下周边环境的变形响应,为穿越段期间盾构参数的调整方案提供了精确的理论指导。
▲数值模拟云图▲立柱倾斜趋势预测
二、现场试验为盾构推进提供可靠指导
为进一步确保穿越段构筑物的安全,在穿越前选取了30环作为试验段,并设置静力水准仪、深埋应力计与深埋测斜计进行监测。通过在试验段期间对盾构机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得到各项参数下地表土体以及深层土体的力学响应,为穿越段期间盾构参数的调整方案提供了可靠指导。
▲试验段监测仪器
▲俯视图
▲侧视图
地表沉降变化趋势深层土***移变化趋势三、基于云平台的自动化监测为盾构推进提供实时反馈
在南何支线铁路的穿越过程中,对铁轨变形进行了全自动无人值守的在线监测。
在每处测点上布置棱镜反射点供全自动全站仪进行数据***集,而后通过数据***集系统智能化一体化测控终端设备将变形数据无线传输到监测管理云平台,再通过云平台进行监测报表的发布。在逸仙高架路与3号线高架路的穿越过程中,对高架立柱倾斜也***用了全自动无人值守的在线监测。
以上自动监测方案是盾构推进过程中监测数据实时、可靠、精确的保证,也为穿越过程中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作出了保障。
▲自动监测仪器
▲变形监测远程界面
除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测外,盾构机自身的各项参数也同样重要。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通过远程监控界面对盾构机总推力、刀盘扭矩、刀盘转速、切口土压力、推进速度、同步注浆量、同步注浆压力等各项主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实际推进过程中的数据即为推进方案中的设定值。
▲图15 盾构机推进信息远程界面
四、精细化施工控制为盾构推进提供系统性动态方案
为实现盾构作业的精细化,依靠各类信息化手段实时获取数据,每推进一环,都需要根据现场实测结果调整盾构推进参数,做为下一环管片的推进控制依据,流程如下图所示。
▲信息化分析流程图
通过应用“盾构推进精细化控制技术”,上行线区间盾构成功穿越了越南何支线铁路、逸仙路高架、轨道交通3号线高架三个重大风险区域。
近期参加处理了几起北京盾构下穿河道引起的坍塌、河水贯通***,结合以前我们自己在北京地铁施工时的几起***处理过程及效果,做个简单建议:
我认为要研究过河方案,核心问题就是:一是如何避免在盾构通过期间发生与河道水贯通。二是一旦贯通后如何处理。
一、针对第一个问题:
- 在施工前对河道进行针对性调查,重点调查在通过点是否有过其它施工以及处理措施,调查河道的防渗情况等,如果有贯通性缺陷尽可能提前处理,如重新铺防渗层等办法把河底缺陷处理好。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在目前往往很难实施。
- 确保在过河期间正常规范掘进,避免因掘进措施不当引起坍塌,导致河水贯通:
- 设备保障(重点检查:刀具磨损情况,确保不在河底换刀;检查螺机门开关,确保一旦发生漏水不会关不上)。
- 物资保障(洞内水泵,洞外足够的砂袋、砼泵及运输通道)
- 确保碴土改良效果良好,流动性及封水性能。
- 方向控制:避免掘进方向过大调整。
- 参数控制,主要是土舱压力控制不能过高,以免击穿河底。
- 出土量如何控制:碴斗方量控制,门吊称重控制,激光断面测量控制。发现超挖及时补浆填补。
- 注浆保证:同步注浆量适当,二次注浆紧跟,二次注浆压力不可过大。
- 避免因刀具问题而在河底停机、换刀。
二、针对第二个问题
- 一旦在掘进过程中漏水后的原则:先治水,再掘进。
- 处理办法:漏水点靠近盾构机时,应先放砂袋隔离盾构机,再添素砼,这样可以避免砼固结盾构机。当渗漏点儿离盾构机远时,可以直接罐砼。期间盾构千万不要试掘进。待砼初凝后,即可按照无贯通水方式正常掘进。
三、一般情况下,当第一台盾构通过后已经对地层产生扰动,第二台盾构通过时发生问题的概率 更高些,在施工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以上建议仅针对北京地区河水相对不深的情况,在实际项目上处理的效果都比较有效。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双重预防体系施工员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公司和设备部规章制度,完成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对主管业务的安全负责。
2、主持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责完成承包商资质评估、施工方案审核、“三通一平”的组织、图纸审查、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相关维护等工作 。
3、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所管辖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4、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向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监督履行签字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经常检查,随时纠正违章作业。
5、经常检查所辖班组(包括外包组)作业环境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对重点、特殊部位施工,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措施,并监督其执行,严禁违章指挥。
6、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所辖班组(包括外包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接受安全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提出的不安全问题。
7、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上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