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疏导的方法?
1、塑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作为父母,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坚持不懈地成长,不断觉察自己,完善自己,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更健康的方式养育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心灵滋养。
2、尽情倾诉。
青春期孩子的倾诉欲望非常强,他们迫切渴望向别人展现独立的思想和观念。和父母交流有障碍,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交流又担心被“出卖”,因此往往将倾诉对象转向虚拟世界的网友。家长要争取做孩子信赖的朋友,因为这是深入了解孩子想法。和孩子沟通也是一门学问,我也是过来人,和孩子关系一直紧张,自从上了高途美好家庭课程,学了不少家庭教育知识后,和孩子关系逐渐缓解,现在也是无话不说,像朋友一样!
3、认同尊重。
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怎么疏导?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青春期的孩子迫切渴望别人来认同他,有些家长喜欢跟踪孩子、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虽然本意是关心孩子,但这种行为却触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孩子当然要***。孩子虽然是父母所生所养,但他们绝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也有尊严。所以,家长们要像对待独立的大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4、家长要引导孩子。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需要及时给予教育,帮助分清是非,不要因为是心理问题就不闻不问,装作看不见。
5、信任理解。
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怎么疏导?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非常自信、固执,但内心非常脆弱、敏感,他们非常害怕受到别人的攻击和指责。家长们要注意说话的语调和语气,不要让孩子产生一种“你要伤害我”的感觉。另外,父母也要信任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表现欲非常强,常常会有一些偏执的观点和过激的言行,但这往往并不一定就代表他们真实的意愿,不必过于紧张。
青春期男孩有心理障碍怎么疏导?
青春期男孩一般发生在12岁左右,家长会明显觉得孩子不听话,其实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需要依赖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如果家长总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和孩子说话,去要求孩子怎么做,去批评他哪里做的不好,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会拒绝与家长沟通,孩子越大家长这种感受越深刻。
家长需要耐心,多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难免会很天真,但家长不能直接否定,家长要做的是引导,鼓励孩子多尝试,多帮孩子出谋划策,不要帮孩子做决定,让孩子自己体验做决定和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如何进行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疏导?
1. 鼓励学生用理智战胜自己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暗恋是没有结果的,鼓励他们用理智来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情感,主动跳出感情的漩涡。让他们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英雄模范、奋斗历程,并建议学生在桌上、床前贴一些伟人、名人的格言警句时刻勉励自己。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等。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以此来时刻鞭策学生不断奋进。
2. 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发挥特长、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转移注意力,使学生把精力用到其他方面去。如参加体育运动,打羽毛球、踢毽子、打篮球、跳绳等,参加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尽可能多地和同性朋友一起聊天、游玩。
3. 启发学生的思想
教师可以安排几次针对性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让学生各抒已见,教师要因势利导,住处学生的行为不够理智,这样会影响学习,对自己发展没有好处。还可以让全体学生一起帮助他走出痴迷的泥潭。这样,使学生在看看、想想、说说、辩辩的活动中,明确现阶段自己的主要任务,并从中学会一些自控的方法,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启发。
4. 约束学生的行为
为了尽快减少学生对异性的痴迷程度,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同意的基础上,让他们为自己定个规则,利用规则的强制功能,促使学生的行为尽量按照规定执行,允许他们邀请老师或好朋友监督。规则可以这样约定:1.在学校里,目光停留在他(她)身上时间不超过一分钟;2.与他(她)保持一定距离,不喝其过度接近;3.放学后,尽量避免和他(她)单独接触;4.不看言情书或言情电视片;5.不打听有关他(她)的情况;6.言谈中尽量少提及甚至不提及他(她)。一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有所违反教师要坚定立场,常督常促。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心目中痴迷的异性形象就会渐渐模糊,甚至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