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自己抑郁,婆媳矛盾,想看些心理方面的书,希望大家帮忙推荐一下?
- 心理疾病患者阅读心理学书籍对自救有帮助吗?
- 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书有哪些?
- 心理素质太差,应该读什么书?
- 想看看幼儿心理方面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感觉自己抑郁,婆媳矛盾,想看些心理方面的书,希望大家帮忙推荐一下?
现在市面上心理方面的书很多,确实难以做选择。就题主呈现的问题,可以先看看沟通理解方面的书籍。看心理书籍也会有一些作用,重要的是结合书里讲的内容在生活中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了觉得有效就是好东西。
但是抑郁、婆媳矛盾并不是简单到看看书就可以解决的。人之所以出现抑郁,确实受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婚姻情感、婆媳关系、工作失意、学习压力或者重大突发事件等因素的诱发,但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发病的“积蓄”,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常被母亲有意无意地说:“你真笨。”渐渐地,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笨,遇到人就会觉得自己不如人,遇到事就觉得自己做不好,情绪情感上出现焦虑、恐惧、自卑等,行为上变得谨小慎微或者优柔寡断。于是他跟人的相处会别扭,做事情效率不高效果不佳,这样的表现让他更加心情不佳,这样循环往复,负性情绪越积越多,终于有一次,因为生意失败,怎么做都难以掩盖惨烈的局面,于是抑郁症爆发了。再说说婆媳矛盾,看似是两个女人的小肚鸡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一些女性在丈夫哪里无法获得情感的美满,只好借由儿子来填补,儿子一天天长大,取了媳妇之后这些女性就很恐慌,害怕自己的内心再次陷入空虚,于是借着孝敬的名义各种拉拽着儿子不离自己左右,这当然会引起儿子媳妇的不满。另外,婆婆或者儿媳妇早年亲子三角关系敏感期没有很好地度过,也可能带来婆媳矛盾。
所以,像抑郁、婆媳关系这样的问题,建议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陪伴来访者探索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并处理掉,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心病心医。
我也曾经压抑过,很理解你的感受,不想陷在婆媳不良的关系里,想改变却又无力改变。后来想开了,爱谁谁,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都是缘分,实在合不来不必强求,希望你也能早日想通。
婆媳矛盾可以说是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呢?主因有四点,一,观念问题。因为成长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知识环境等)不同,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是有差异的,产生矛盾很正常。二,性格差异问题,每个人的基因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喜好和厌恶也不可能完全同步,当差异点碰撞在一起,矛盾也就产生了。三,朝夕相处问题,距离产生美,当两个人习性完全暴露时,那种神秘感,尊重感会慢慢消失,缺点也会显现。四,爱心争夺,母亲多是偏爱儿子的,毕竟是自己生的,而你又把这份情给争走了大部分,她能平衡吗?尽管知道没意义,但潜意识里对你产生小小的报复也很正常哦。要解决婆媳关系主要是理解、关爱和威信,理解才会宽容,关爱才会感化,威信才会认可。
心理疾病患者阅读心理学书籍对自救有帮助吗?
心理学角度:我认为也许可以,但是操作不好也容易使自己陷于更糟的状态。
1、学习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知识不断积累,个人体会越来越多的时候,也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治愈的过程,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2、对于一部分有“反刍思维”的 人来说,可能学习心理学有负面作用,因为过度“自省”容易导致抑郁。反刍思维是指当个体在生活中遭遇负***件时总会在想,“这是为什么呢?”“我总是这样想很多”“我无法控制我的思想,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来做事情”。简单来说,学习了心理学以后也许你会不断的想要去解释,回想那些你痛苦、难过的消极***,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研究显示:反刍思维会导致个体更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当中。
那得读对了书!
许多“心理学流派”误人、害人。
读《杀死弗洛伊德》可以使你不走弯路;
读《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森田心理疗法实践》,可以是有高效疗愈并获得智慧。
记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得边看书边实践,而且是先行而后真知。
你好。
通过我自己体验并结合大多数来访的情况,觉得 阅读心理学书籍对一部分人有帮助,还有一部分人阅读心理书籍会越读越[_a***_],越读越扭曲。
一个神经症人格水平的人,也就是心理成熟度较好的人,他的心理困扰原因主题是冲突,有一定的反省能力。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自己理解问题的原因,悟出解决办法。我的这类型来访在做咨询时通常用时比较短,效果好。期间会推荐他们阅读跟他们本人心理疾患相关的书籍资料。来访反馈很有帮助和启发。咨询也容易达成助人自助的目标。
一个边缘人格发展水平的人,心理成熟度较低,他的问题根源是心理结构有缺陷,主要创伤是生命早期在抚养关系中没有得到积极关注和恰当回应,处于全能幻想和完美自恋的状态。缺乏共情和反省能力。如果只阅读心理学书籍在理性层面认知调整,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简单理解就是哪里跌倒得哪里爬起来,关系创伤在关系中修复。我一个朋友本人有些自恋性格特点,清高自傲。大量阅读心理学书籍后,懂得越多,越表现出谁也瞧不上的状态。不但没有完善自己的性格,反而愈发严重。后来还是老老实实找咨询师做个人修复体验去了。
有了心理病患,首先得评估了自己的人格基础,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该阅读的阅读,该咨询的咨询。
个人浅浅认为,这种心理疾病,跟所处的环境周围人及事有着息息相关,才导致了致命弱点***打击,落下的病源,自己的个性性格比较懦弱脆弱!又不甘示弱屈服认命!又相当明感清楚世事难料!明白知道清晰…又无能为力去抗衡!又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方法解决!久而久之变成了“走火入魔灵魂出窍”表现怪里怪气与众不同的怪异自我行为…甚至急躁不安!不得安生!不知所措不知所云…哪里还有安稳的心情阅读呀?必须要有最亲近的人,有耐心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精心照料周到护理,说说心里话,交心理解,在做一些平时喜好的事情来梳理情绪,化解郁闷憋屈,外加心里医生来开解,才能治标治本。
书讲的是事,可以多看这方面的书,再听做这方面的讲知识,就能接合所看到的书上的知识,知识越多获得能量越多。对抑郁症很有帮助。学习系统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所有的问题。
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书有哪些?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书很多,比如《人性的弱点》、《墨菲定律》、《自卑与超越》等很多书,推荐你先看《人性的弱点》和《自卑与超越》这两本,看完之后在看其他的书籍,看书就像品茶一样要慢慢品尝慢慢的去看和领悟,心要沉静下来想读的时候读一下读,不想读的时候就放一边,如果你只是由于某个原因一时兴起,那就不要费钱买了,买来也只是一堆废纸
书只是一个辅导我们身体上的内涵,我们的学问我们的知识都可以从书中学来,但是我们身的都魅力一定要靠我们的习性去完成,也就是我们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工作中,好好培养自己好的习惯,一言一行,通过时间的慢慢积累,你一定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肯定这其中书本也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一点也是挺重要的,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去克制一些不好的习性,也就是你要有自律的能力,这个我们要是修炼好了,你一定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书我们要去读它,工作中我们也要事事用心,社会中我们也要学会识人,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一定能为一个优秀的人,谢谢,欢迎你们来探讨!
1、《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他是犹太人,脑科医生,精神病学家,二战时被纳粹关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九死一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写出此书。其中有好多观点能对人有深远的影响,如:我们也许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面对环境的态度…
2、 《爱的艺术》弗洛姆写的,精神分析的视角,散文的笔法,认人明白什么是爱,而爱是要学习的,以及怎样学习。
3、《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写的
4、《我是谁》朱建军写的
5、《释梦》朱建军
6、《千面英雄》坎贝尔写的
7、《疾病的希望》易之新译的
心理素质太差,应该读什么书?
悟空您好!
说起一个人的心理和素质!
当然是从小做起的,如你不是从小教育好!
那等到你长大成人,肯定是教不出什么素质的,更不用说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了。
之所以,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绝对离不开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素质、心理等!
但是,话说回来,生活和环境同样会影响着一个人的素质、心理的!
关键是,在于父母如何教育下一代人而已!
注明:如有不到之处?欢迎留言给(南方妹纸)。谢谢阅读
想看看幼儿心理方面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推荐几本经典的幼儿心理学书籍
1、《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间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特点: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本书以个体心理学为依据。
2、《***幼儿心理世界》
这本书从幼儿怎样认识世界、怎样感受世界、怎样应对世界这三个方面,精选了36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小实例很直观的从案例中了解幼儿的心理,案例之后还有专家对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意见。
孩子的心理发展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智力发展、情绪和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所谓智力,就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情绪和情感,就是孩子是如何感受这个世界的;所谓社会性,就是孩子是如何应对这个世界的。这也正是本书的
结构。
特点:故事+解读+建议 通俗易懂
3、《婴儿,儿童与青少年》
列入“心理学核心教材系列”、由劳拉·E.贝克撰写的《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婴儿,儿童与青少年》)一书,是非常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教材。
2005年出版的第5版,涵盖了六大部分共17章内容,涉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发展的生理与环境基础、从婴儿到始成年期
( emerging ***hood)各个不同人生发展阶段,全方位展示了个体身体成长、认知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各个层面。
全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富有可读性,不但充分反映了发展心理学的传统知识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读者呈现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更进一步的是,作者还将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置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通过“社会热点”等专栏,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同现实中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读者对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特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
特点: 专业权威教材类图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