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看过来,水产售药员越来越多,为什么水产养殖疾病感觉也越来越多呢?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意思,也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现象。现在水产的售药员确实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病害也越来越多。难道用的药品多了,疾病不应该减少吗?为什么反而会增多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进入养殖业来的所见所闻
初识我的启蒙老师的时候,应该是零几年的时候。他是91年大专毕业,按照学历来说并不高,却评为了学校的教授。和现在的某些博士相比真的是不够看的。但是反而是他这种低学历,能治好那些高学历治不好的病。当时我记得鳃发病非常严重,一口池塘一天死1000多尾。找了很多人都没有效果,后来某些人听说我的老师厉害,于是就前去拜访。后来渐渐的治愈,我的启蒙老师虽然不算出名,但在当地的水产业当中还是算得上老师的。他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的实践经验却非常的丰富,他不仅仅懂水产的一些知识,他的身影更穿梭在一些养殖场当中,这就是少说话,多干事的好处。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扎根于基层当中,了解基层养殖所发生的一些疾病。直到现在也有28年的养殖经验了吧!你说这30年来如果人从事一件事情,有什么做不了的呢?
现在的销售员
1.仅仅是销售员:我不仅仅是对于这些药物的销售员来说,而是对于整个行业的无论是水产兽医,还是一些其他的职业兽医师与国际上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内的这些兽医师的培训,仅仅存在于理论知识,对于那些动手实验,以及临床的诊断的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手段。因此也有人说,我们国内的兽医与国外相比差了几十年,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缺乏人才,缺乏人才,这个呼声将来会越来越严重。而这些药物的销售员也仅仅是销售员而已,并不是经验老道的一些水产专家。
2.逐渐走向动保: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这些药物推销员也逐渐的走向动物保健这一方面了呢?既然我的相关临床经验不足,诊断不出来相关的疾病,那就改变思路,于是现在很多销售人员走的是动保这一方面,因此宣传水产的保健工作。可是大家知道,我们治疗疾病要断根,要彻底才行,而这些保健有作用吗?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3.夸大效果疗效:我不说有100%的销售员是这样做的,但起码有80%是这样的。夸大动保的实际疗效,夸大它的作用,我没有说是某一个销售员的行为,而是存在于整个养殖业当中,包括我们的预混料,包括我们某些大公司的全价饲料等。
水产当中的很多疾病不是仅仅的通过解毒改底就能治疗的,很多都是综合因素引起的,细菌与病毒的混合感染。有些疾病远远不是消毒能够解决得了的,因此有很多事情希望水产养殖户能理性对待。
你好,感谢回答您的问题,我在农业公司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验。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虽然投喂了配合饲料,但只能是满足了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没有满足池塘生态的营养需求,最后导致整个池塘的营养生态失衡。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长期偏高,养殖动物随之长期也处于应激状态,体质下降,细菌感染率提高,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是整体发病率升高。
如何降低池塘自身污染?
水产养殖追求高产是水产养殖者应有的目标,可是,产量高产了但池塘也容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恰恰又是提高产量最重要的障碍因子之一。富营养化的池塘容易造成水体极不稳定,毒副作用大,因而会威胁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降低池塘自身污染的程度。
1、增氧是提高处理污染能力的首选方法
万物生长、生存都离不开氧气;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思维模式”,就是以为池塘里面目前鱼不多,温度不高,不需要太多的氧气,我们就可以不需要增氧。其实,我们忽略了池塘里面还有大量的微生物(藻类、菌类以及原生动物)也在消耗氧气。
增氧可以提高净水的能力强度。提高池塘的自净能力,在生物系统中,藻类、菌类才是池塘污染处理的主力军,科学调节水质,使藻类和微生物的净水能力最大化应该是养水的终极目标。但是,藻类、微生物在溶氧越高的环境中处理污染的能力才会越强。
因此,平时我们应把握:溶解氧接近于饱和最合理,净水效率才会最高,且对养殖动物有万利而无一害。增氧机白天开可以减少底质耗氧,晚上开机可以降低池塘溶氧下降速度。
2、加深水位加强池塘全系统的稳定
水深提高池塘全系统稳定性,重要的是水体增大,提高了微生物的总量从而提高净水能力。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渗漏,勤加水,使水量保持一定的衡定性,不要时深时浅。池塘全系统的不稳定是万病之源,只有保持水体稳定了,才能减少发病的概率。
平时我们可以细心观察,在早晚温差大,早上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晚上温度又低的同一时段,水浅或面积小的池塘会经常看到或感觉到水体发生变异,比如水变黑、水表面上产生浮膜等不稳定性的表现。但是在水库、大河或面积大水又深的池塘我们却一般见不到这种不良现象,因为水面大、水又深的水域有相对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经常听说“风流”与“密度流”的问题,在水浅的池塘,一阵风吹过来,虽然会带来溶氧的增加但水温下降却很快,而水深的池塘变化却较小。有人通过水温监测数据显示,水浅的池塘在中午的水温比水深的池塘高,而晚上水温却更低。所以,养殖池塘的水位不能太浅,应尽量保持1.8米及以上,才能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
3、加强底泥处理以及营造良好的底质
在水体中,底泥是一个营养库,它源源不断的向水体中释放着营养物质,这就像泡茶一样,我们把“茶叶”泡在杯子里面,不管喝了很多杯水过后,还是一样会有茶叶的味道,只是越来越淡。
底泥也是粪便、残饵以及有机污染物等混合物的集聚之处,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因此,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对水产养殖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强底泥处理的工作,平常说的“改底”,就是为了促进这些不利物质转变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所以,良好的底质环境才是池塘水体稳定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水产养殖工作就是精心维护一个小型的水生态系统的过程,使之最大化的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可用蛋白质,所有的养殖技术措施的对象应该是围绕整个养殖环境,而不是目前我们所关注的单独的养殖生物群体。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给一个小小的赞,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有关农业的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