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吗?需要怎么解决问题?
那要看这个心理问题有多大程度困扰你,如果对你的困扰不大,不影响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那也没必要一定要去解决,如果困扰大,而你又是比较注重精神追求的是可以找朋友谈谈,或者找咨询师谈谈。
作为对心理有一点了解我的人,在偶尔的咨询期间会出现一些小的心理问题!有些来自家庭教育,有些来自患者咨询!对于这些,我对是***取自我调节,给自己一个个心理暗示和鼓励!如果问题还存在,我会找同事聊聊,寻求帮助。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做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首先,各种资料及实践证明显示,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和痛苦,都来源于不能与自我和解。就是我们俗称的,自己和自己较劲。
要摆脱这种负面情绪,我们就要学会接纳和善待自己,这不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只有我们自己内心顺了,别的关系也就随之顺了。
发现心理问题产生时,我们既不要轻视,也不要太重视,尽量以平常心对待,就当它是情绪上的一次感冒。
感冒,我们***都经历过,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你天天按时吃药,感冒也得一周左右才好。你啥药也不吃咬牙扛着,一周左右感冒也就好了。
所以感冒看医生时,只要你没有发烧或别的症状,医生通常会告诉你回去多喝开水,多休息就好了。而且我们都知道,少用药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自我调节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最好。
还有一个建议是:
能自我调节的就不要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能解决的就不要找心理医生。同理,能用疏导方式解决的尽量不要用药,能用药物解决的尽量不要住院。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老街)
感谢邀请,我是心理学领域优质创作者。
首先知道什么是心理疾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有自知力(就是是否知道自己是否有心理疾病);主客观世界是否相符(主观看到的是否真实世界存在,比如说是否有幻听、幻视);是否影响社会功能(能否正常的吃饭、上班、与人交往等等);
其次,如果确实符合上述三个初级诊断标准,请前往专业的医院去做诊断(诊断是否是心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什么种类的心理疾病)
你好,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问题,那么如何来判定自己的心理疾病严重程度呢?一般有三种心理问题:
第一种:一般心理问题,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去医院进行检查,没有身体方面的问题;其次根据三原则,排除精神疾病,没有妄想、幻觉等症状;其三根据神经症判断,排除神经症疾病;其四看自己的情绪是否泛化,如果没有泛化那就只针对某一件事或者人;其五看自己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持续时间比较短,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也不是很大。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第二种:严重心理问题,首先也是排除器质性疾病,然后排除精神疾病,再次排除神经症性疾病,看情绪已经泛化了,持续的症状时间有两三个月了,社会功能严重受到伤害。最后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一种神经症,有焦虑神经症、抑郁神经症、强迫神经症、恐惧症等相关症状。
当发现自己有以上相关症状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心理疾病程度。那么如何来解决呢?
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可以开始自我进行调节,找到是什么原因引发自己出现这样的症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一般自我调节是不行的,需要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诊断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期望。因为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一般自我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需要心理干预的。
对于神经症问题。因为已经是一种症状了,而且时间也比较久,一般心理治疗,并且带有疗程性比较好,毕竟一次还是解决不了的。
以上为我的建议和观点,因为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是想要的,远离心理疾病,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幸福,
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心理疾病?又是如何面对或解决这个问题的?
有过焦虑抑郁。情绪会如同天气一样,不会每一天都是晴天,也不会阴雨不停。当不开心抑郁时,接受自己情绪的变化,允许自己焦虑一会儿抑郁一会儿,再接受的基础上,寻求改变,找到更好的自己。
谢谢题主的这个问题设置。
就本人多年在一线工作的经验,感觉自己有心理或情绪问题,如果有经过训练,还是可以觉察到的。但是,如果到了心理疾病的程度,无论是反社会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等这类的问题,就不是自己可以解决得了的啦。
相对来讲,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能够对自己的[_a***_]进行量化评估,那么,我认为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改善的。如果,已经不能量化自己的状况,那么这个时候,最好找医生。
这跟目前国内的心理科的现状,有些尴尬与无奈。
目前,心理科的医生喜欢开药,不喜欢通过其他手段***治疗,因为见效慢,而且可能因为意外事件,导致自己半年甚至更久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个我有亲身经历。而国内的大环境,对于心理疾患或者情绪病,都是划一的标记为“神经病”或者“疯子”、“傻子”等。导致,很多人有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不敢去看心理科。再加上,病人基数太大,医生们也不大愿意***取运动疗法、情绪疗法等手段。浪费时间且效果不稳定。
如果我们自己或身边有朋友的情绪出了问题,首先建议陪伴他去看专业的医生,如果不想的话,也要去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工作机构、社工那里寻求帮助,最起码可以保证自己的状态可以得到正确评估。
如果医生建议服药或者住院,条件许可还是建议遵医嘱,实在是家庭条件承受不起,也建议寻找专业人士帮助,而不是自己瞎搞。
当然,如果你看了医生之后,情况得到基本缓解,而自己也相对熟悉了自己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尝试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和方法。
真的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愿上帝帮助你!诚心所愿!
如何看待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自己想不开,看不开,放不下。心理长期有压力,精神受了***,心态不好,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要想得开,看得开,放得下。要忘记烦恼,忧愁,悲观等等负面情绪,心态好,心情好,要每天保持开心,愉快的生活,这样不会得心理疾病。
浮躁,是当前社会上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状态!不论年龄,也不分身份!
可以肯定浮躁的人生活状态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说是幸福感不够!再严重点说,就是存在心理问题!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比如,开车时的路怒症,会经常看到,两个司机在马路上打了起来!再比如,抢车位!排队上车争吵!网上论坛的恶意攻击和谩骂等等……
这些都是浮躁的表象!表象的背后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官方统计,说中国人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正在日益增高,而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却十分匮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承认自己存在心理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今天并不想分析其中背后,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社会风气等等)我只想说,很多人都想做好人,而且做了好事却得不到感激。
例如,有些人做了慈善,可帮助的是那些,心理本身存在道德缺失、人格变态的人,他则不会认为那帮扶。他甚至认为那是大家“傻”,他认为自己成功的“骗”到了钱,是自己的本事!
所以,当下,社会的教育和心理医疗不完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要救人先治心!这同样是一种慈善!一种社会的大爱!
可以让那些存在道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真正的学会理解社会、懂得如何善待他人,拥有一颗健康、大爱的心态!
要坚信:当你对别人露出微笑时,再麻木的人总有一天也会对你露出笑脸……
一个人是否健康,是要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衡量。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呢?感冒发烧打喷嚏,稀松平常,大家都见怪不怪,多喝水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当然啦也有一两个月不能痊愈的。可是如果有人得了心理疾病,诸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等等等,可能会遭到周围的人刻意躲避并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一来,此人不仅要遭受来自心理病症的种种折磨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不理解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甚至是伤害。所以我们包括患者自己都应该了解心理疾病,正确看待并对待它。
首先,心理疾病不同于精神疾病。简单来说,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发病时会表现出明显异于常人的行为举止;而心理疾病可能会伴随终生,可能会逐渐好转也可能会迅速加重,也许在一天中都会有轻重的表现,没有明显的发病界限。
其次,心理疾病像感冒发烧一样,在一定诱因下,可能会找上我们每一个人。患有某种或多种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是一位同学们眼里阳光乐观的校足球队队长,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热心助人的学生会干部,也可能是一位身后有着百万员工的企业负责人……我们可能认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一定是经历过巨大挫折打击的人,我们不理解为什么那些阳光乐观如此顺风顺水的优秀之人也同样饱受着心理疾病的折磨。
再次,心理疾病不易被人察觉,包括患者本人。面对不同的事情,人们会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不同情绪表现,但随着事情的变化,如“消消气”“ 压压惊”,我们的情绪会趋于平复。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比如遇事易激惹容易生气,思虑过度寝食不安,焦躁难耐心悸气短,入睡困难易被噩梦惊醒,在公众场合感到无所适从,大脑空白感知不到情绪变化……我们常常以为是没休息好精神压力大导致的情绪变化,直到它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引起注意,我们去看医生,但往往是哪儿难受看哪儿,而非挂号神经科,拍片化验,心脏没事儿哈你没问题哈早睡早起多运动哈诸如此类,于是我们回来经历新一轮的煎熬。
最后,分享几点建议。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朋友,不要存在抵触和自我厌恶心理,不要试图掩饰,因为所有的过激行为可能掩饰成功但却造成新的麻烦和不好的影响。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点优势,静下心来,理顺自己,可以写笔记的哦,看自己究竟存在哪些表现和心理负担以及困扰。如果有信得过的朋友或者家人,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具体到某些事某些场合中变现有什么不妥,他们或许会说你没必要那么紧张,你说话速度太快了,或者说你不该发火的,你误会了对方。待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可以通过咨询神经科大夫、咨询心理医生以及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定期反馈并及时调整。我们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在对抗心理疾病的战役中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对于没有心理疾病困扰的朋友,要积极乐观的生活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并且对待他人尤其是有心理疾病的人,要一些包容和理解,尽管有时候对他们的做法实在不能接受,那么不指责不背后议论便是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了。
欣锐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