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是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明确“中医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吗?
"辨证"首先出于伤寒杂病论,但伤寒杂病论首先确定的是病,然后是脉,其次才是证。现代中医不分病证舍本求未。一味提昌辨证,把中医弄成了雕虫小技。医失良法,何立于世乎?
伤寒论,经典在于,知症下方,对于杂病才用,观其形,取脉合参在下方。
经典见症下方,方症统一,经久不衰。无论什么病名,不以病名所干扰,论症治之,此乃伤寒论所精神。六经辩证,(观其形,知其症,和观其形,知其脉)开启,望,闻,问,切之先河。先师所尊之处,在于无论***取于何种方法,辩症要简单明了,抓根本,有症必有方。
庸手只强调四诊合参,罢弄切脉为神妙。但就想不起,仲景先师的症方合一的最高境界。
是中医整体认识疾病的特色,含有对立统一规律。它是人体在患病的当时机体对病因作用机体的反应状态的证,辨证论治,即是辨证后的治疗过程。这种横向研究机体疾病的过程是和西医的纵向研究机体疾病的过程是互补的。是中医的特点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