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生充满负能量时抱怨父母的行为?
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长多大,什么时候不能忘咱爸妈。唱出人生真谛,道尽了父子情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之爱是最博大最无私最没有前提条件和后置期望的一种爱。
埋怨父母是子女充满负能量时一种非常典型的不成熟的表现。好男不思父母地,好女***嫁时衣,是自立自尊自强的应有之义,古今如此。
父母尚且能埋怨,可见其不思进取,强调客观,怨不尤人己经到了机当的地步。不及时醒悟,直面他的必然是一个看什么什么不顺眼,想什么什么不顺心,吃什么什么不香的社会和世界。与其埋怨父母和社会不如改变自己。
人生一场接力赛,父子都应跑好属于自己的一段路程。众所周知,母亲是最初的启蒙老师,父亲是儿登天的梯,他们会有历史时代社会以及个人爱教育程度的局限性,但不容否定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延续感情结晶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哺育了儿女,努力助推儿女的成人和超越是他们绝无仅有的宿愿。
养儿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过来人深知,尽管父母含泪也能原谅孩子的一切包括埋怨,但作为孩子却不应迁就自己的任性和无知,要成长、成熟,成才,成功当从理解,体谅,心疼父母始。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萍:
当人生处处碰壁,充满负能量时,需要有一个途径将负能量释放出来,否则负能量转而向内针对自己,结果不是身体生病就是心理生病。抱怨就是负能量的常见释放途径之一。
我们通常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的,父母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的起点。当父母本身就爱抱怨时,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就会习惯于听别人抱怨,也会习惯于抱怨别人。每当自己陷入困境时,便会立即拿出这个习惯性行为来缓解心中的焦虑与不安。有的抱怨者见什么抱怨什么,父母只是其抱怨对象之一,其本人也在其“抱怨清单”中。
当焦虑与不安得到缓解后,有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抱怨行为感到羞愧,转而寻找其他释放负能量的途径,最终改掉抱怨的坏习惯。也有人得过且过,一直不停地在抱怨。由于抱怨自己会加重自己内心的焦虑与痛苦,抱怨领导、同事、身边小伙伴等会遭到别人的反击,而父母是对我们容忍度最高的人,抱怨者经过对抱怨对象不断的筛选,最终把抱怨对象固定在父母身上。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眼中的别人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
那些爱抱怨别人的人,归根结底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他们对自己的无能不满,却又无力改变,便将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通过抱怨别人来完成对自己的抱怨。要解决这个问题,抱怨者一方面需要寻找更加健康的途径来释放负能量,另一方面需要鼓足勇气去直面困难,而不是躲在抱怨提供的借口下得过且过。
找工作还要父母帮?你是什么逻辑?自己找不到工作就要抱怨父母无能吗?你的父母有责任把养大,等你到了要出去外面找工作的年龄了,他们就没有责任和义务为你做这做那了,你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你不找自己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把责任推给父母,你要知道有很多人都是自己一个人找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拼!
抱怨父母其实是抱怨自己,对自己不满因此抱怨将自己养成这样的父母。还能抱怨的时候是还没有完全绝望,还在不甘。等到不想抱怨了,无论对于父母还是自己,那时才是真正绝望的时候。也是很多人决意自杀的时候。
随着近些年心理学的兴起与普及,我国的广大人民越来越开始深入理解,童年期的父母养育经历,对于一个人性格、情绪、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这种理解,逐渐变成了一种原因论: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不幸(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种种问题的罪魁祸首。原因论越是深入人心,越是让很多人陷入了一种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链条当中——我的所有不幸,都是由过去的经历引发的,而我过去的经历,多半都是由父母造成的,所以我的一切问题,都要怪父母!
这种将全部问题归结到父母身上的行为,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毕竟,当我们把过错和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时,我们自己是会感到更加轻松和释然的。但这种原因论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负面效果。而其中最直接的负面效果,就是让我们失去了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解决问题的动力。
诚然,我们身上的很多烙印,来自于父母的养育,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过错造成的。但是只是不停地谴责他们、抱怨他们,并不能解决我们当前生活当中的任何问题。很多人死死地抱住“过去决定现在”这样一条十分正确的真理,却忘记了这条真理其实还有后半句,那就是“现在决定未来”。心理学通过各种实验和调查,让我们明白过去对于我们现在的影响,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推卸责任,而是恰恰相反,让我们通过观察到自己身上的种种不良模式,从这一刻开始,从新选择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如果我们发现,是因为过去父母灌输的理念存在问题,那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尝试接受和建立新的理念;如果我们发现,因为过去与父母僵化的互动模式,导致了我们现在人际的困扰,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问题行为,建立新的行为习惯。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也许,抱怨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抱怨这个阶段,而是应该继续成长,看到父母的缺陷和不足之后,努力成为一个和他们不同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