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蛙常见疾病:蛙类常见疾病

huangp1489 2025-05-02 6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牛蛙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1、红腿病。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腿底侧、后肢、腹下皮肤有红点或红斑, 或呈弥漫性红色。 有的病蛙指、趾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或皮肤溃烂。 腹部膨胀, 伴有水肿肝炎、肝坏死等病。病因: 嗜水气单胞菌。防治: 幼蛙和成蛙养殖密度要适量。

2、加深水位:水源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加深水位至60公分以上,深水位水体较稳定,受天气变化小,还可以提高蝌蚪活动空间。遮荫:蝌蚪池塘配置遮荫网,当遇到高温晴天,水浓绿的池塘建议全遮或者半遮荫,降低水中藻类产氧能力。合理投喂:蝌蚪吃料较猛,不要猛加料,粉料易溶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牛蛙烂皮烂脚用盐酸土霉素 。盐酸土霉素这种内服敏感抗菌素外用消毒剂的治疗方法,对牛蛙的烂皮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到了57%以上。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牛蛙多是集约化养殖,密度大、环境差,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极易造成各种病害的流行,包括常见的烂皮病。

幼蛙常见疾病:蛙类常见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防治病害:预防为主,针对烂皮病、红腿病和肠胃炎疾病,***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调整饲料、消毒蛙池、隔离病蛙等。

5、控料促代谢 由于牛蛙营养过剩和代谢异常引起非病原性腹水,所以养殖中应控制投喂量,同时拌料胆汁酸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减少非病原性腹水的发生。调控水质 牛蛙池一般水位较浅,水体承载力差。氨氮、PH指标不稳定,有机质降解慢。

6、防治方法是加注新水,减少密度,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的比例)对水泼洒,使池水呈4毫克/升浓度。或者:稀养。用硫酸铜对水遍洒全池,使池水呈0.7毫克/升的浓度。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车轮虫病此病产生在密度大、牛蛙蝌蚪生长缓慢的池中。

幼蛙常见疾病:蛙类常见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养的牛蛙生病了怎么办?有哪些应该注意的?

腐皮病。多是因为牛蛙长期摄食单一饵料,缺乏维生素导致的,发病严重的牛蛙,皮肤会腐烂脱落,肌肉***并逐渐扩展至全身,拒绝摄食,不爱活动。一般出现头部表皮腐烂发白,四肢关节腐烂,严重时蹼部骨外露,四肢红肿。

霉病的治疗:针对受伤的牛蛙,可以用3%的食盐水浸泡伤口,直至愈合。对于发病的蝌蚪,使用0.1ppm的“水霉净”溶液浸洗15-20分钟。之后,用20毫克/升的“安洁”消毒半小时,每天两次,连续三天。

加深水位:水源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加深水位至60公分以上,深水位水体较稳定,受天气变化小,还可以提高蝌蚪活动空间。遮荫:蝌蚪池塘配置遮荫网,当遇到高温晴天,水浓绿的池塘建议全遮或者半遮荫,降低水中藻类产氧能力。合理投喂:蝌蚪吃料较猛,不要猛加料,粉料易溶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幼蛙常见疾病:蛙类常见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防治方法:一是养蛙池定期进行消毒,以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石灰或漂***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及时将病蛙隔离治疗。二是病蛙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天,可以治愈

牛蛙套肠病的防治技术,你知道哪些?

用富美宁8g/kg饲料+肠炎平10g/kg饲料拌饵投喂,连续投喂4天,在第五天的时候用肠炎平6g/kg饲料+利胃散6g/kg饲料拌饵投喂,然后每隔3天使用1次,连续3次。(2)需注意,在发病的时候应尽量不使用抗生素类产品,一般可以考虑使用中草药类产品。

防治方法:(1)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2)饵料要清洁、新鲜,定期消毒,每半月用1~2mg/L漂***水泼洒全池。(3)可喂胃散片或酵母片,每次每只半片,每天两次,连喂3天。防治方法和预防要点 ①加强养殖现场管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日2~3餐,少量多餐为佳。

处理方法是植物农村地区是植物王国。从树木到杂草,它们都含有致命的毒素。对于曼陀罗来说,有少量滴下的黄油。这种黄油的主要成分是硅和碳酸钙。接触后,黄油会在人体内破裂,不会分解。观音,听我说,我给你介绍一些稀有或罕见的植物。

如何治疗 (1)用富美宁8g/kg饲料+肠炎平10g/kg饲料拌饵投喂,连续投喂4天,在第五天的时候用肠炎平6g/kg饲料+利胃散6g/kg饲料拌饵投喂,然后每隔3天使用1次,连续3次。(2)需注意,在发病的时候应尽量不使用抗生素类产品,一般可以考虑使用中草药类产品。

石蛙有几种至死原因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x0d\x0a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121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