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有什么样的民族心态?
俄罗斯民族是个情绪化严重、非常爱走极端的民族,极端性是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俄罗斯人在处理事情时不会选择任何妥协的方案,习惯于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
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他们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
俄罗斯著名学者德·谢·利哈乔夫院士也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端性的,从一端迅速而突然转向另一端的民族,因此,这是一个历史不可预测的民族。”
俄罗斯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伊戈尔远征记》《拔都侵袭里亚桑的故事》《俄罗斯国土沦亡记》《达尼尔·扎托契尼克的呼吁》以及其他作品,明显地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内容对扩大与加深对现实的艺术认识的巨大意义。"
显然,在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而在利哈乔夫的考证中,在俄罗斯古代文学里,即中世纪的那个时期的文学中,极少有心理感受的描写,也没有主人公与"环境的冲突","不描写心理感受是与这种无意识的'和谐'密切相关的"。
哈萨克斯坦其对外政策及民众心理是更倾中国还是俄罗斯?
要想在两个强邻中生存,当然是两个都不愿得罪,外交上当前应该是平衡外交为上策,但是哈国独立二十余年,经济更依赖于中国,而且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更符合哈国国家利益,所以整体上更倾向于中国。
2013年, 中国国家***做客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随之而来的是这个遥远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更加频繁的被国人所熟知。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人口1840万,国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北领俄罗斯,东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处中亚中心大陆桥,独特的地理位置,促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中欧陆上交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丰富的矿产***,也对目前快速发展的中国有着重大意义;加之其对中国***友善的态度。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中哈友好符合两国人民共同需求。
面对中国***伸出的友谊之手,哈萨克斯坦也热烈响应。一方面在***合作上积极开展,另一方面,对中国亚欧铁路的建设,哈萨克斯坦同样也鼎力相助。
当然,从经济发展看来,目前中国是其最大商品贸易国。国内***出售给中国,也是其外汇来源的最大途径——对工业品严重缺乏的哈萨克斯坦来说,中哈贸易所产生的外汇流通是其能享受到的最直接的方式;从长远角度出发,亚欧铁路早日建成,更能使哈萨克斯坦国内国际价值大幅提升。打造中亚内陆国家交通枢纽,加快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想要实现这几点必须得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而抛开经济层面,哈萨克斯坦队中国的友好态度,更能在政治上取得丰厚回报:一方面可以降低北面俄罗斯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能改善哈国人民生活现状,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强国。
想要短期内实现以上几点虽说不可思议: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虽说幅员辽阔,但因地处内陆,山地较多,可开发范围有限,开发程度较低,所以地缘实力严重受限。再加上哈国紧靠中俄两大地缘势力,能在中俄相互制约的夹缝中求生存依然不依,想要在中俄影响下称雄中亚,看来似乎是白日做梦。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问题,好像并不是痴人说梦。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重点分析。
在《哈萨克为何死心塌地追随俄罗斯》一文中,我们就分析了哈萨克斯坦一心一意听命于俄罗斯的多点理由:
首先是地缘格局这个外部因素:由于哈萨克斯坦特殊的内部环境,西部里海、东南山地和北部平原三大主要地缘板块分散于哈国领土的三方,相互之间关系疏远,几乎不存在地缘核心,这种先天性的不足,随时伴随分裂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哈国***取的方式是借助于俄罗斯,凭借俄罗斯的强大影响力,从全局出发,压制住各区域的分裂倾向。
任何利益的获取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哈国付出的代价就是沦为俄罗斯的附庸。初始阶段,俄罗斯国力强盛,工业体系完善,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凭借其历史基础依然能带动哈国发展。
可如今的俄罗斯犹如夕阳西下,尚且自顾不暇,不仅不能带动哈萨克经济发展,反而因为两国都是***输出型国家,在部分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互相制约。这时候如果哈萨克仍然继续追随俄罗斯,那绝对是决策者的巨大失误。唯一的理由不过是缺乏其他选择,加之为了维护国家完整,哈萨克才选择了继续借助于俄罗斯的力量。
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哈萨克斯坦终于迎来的曙光。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提出之前,虽然中哈贸易合作也十分紧密,但主要交流范围受限严重,主要是以阿拉木图为核心的东南山地,这一片区也因为受华夏文明影响较早,所以在文明体系上的独立性也越来越明显,对哈国来说是这是不利的。
而随着中国提出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哈国就能凭借其连贯中西的区位优势,凭借中欧铁路运输线,哈国就能将国内原本疏远的各地缘板块紧密的链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果就是,哈国内部各地缘板块就能整合,经济文化的统—,从了保障了国家的长久统。
哈萨克斯坦早有这样的打算,但自身力量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要打造区域性建经济带,必须依靠高标准的铁路、公路、车站等基础设施,显然此时的哈萨克斯坦满足不了这样的建设需求。
退一步说,就算哈萨克斯坦举国之力把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但是又因为自身各地缘板块经济发展都比较滞后,经济规模和彼此交流都比较落后,想要维持这套连接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大现实。
现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成,将极大的促进中欧两大世界经济体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如此一来,哈萨克斯坦既可以坐地起价,凭借其独特的关卡位置通过收取过路费的方式维护交通基础设施运转,还可以凭借中转优势,加速发展各地经济,再借助于交通运输线加深彼此交流。届时,经济上不但可以突飞猛进,政治上也更能保障国家统一,从此摆脱北方俄罗斯的钳制。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哈萨克斯坦通个各方运作,获得同时制衡中俄的生存方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前,虽然哈萨克凭借独特的地缘位置,存有制衡中俄的极小可能性,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哈国却没有进行过任何尝试。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哈国需承担的风险太大,哈国内部地缘板块的撕裂性太强,时刻存在分裂可能。夹缝中求生存依然不易,万一因玩弄纵横之术,***到中俄之间的敏感神经,倘若中国强化对东南区域的影响,同时俄罗斯也加强对北部平原的控制,最后偷鸡不成,自己反而被中俄瓜分。这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随着国内经济带的建成,哈国综合国力得以增强,内部各区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哈国从此有了平衡中俄力量的资本。对俄而言,是绝对不愿意看到中国染指中亚,所以对哈国***取的态度只能是拉拢;就中国方面来说,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其命脉所在,但从中国的角度看来也是同样重要。所以,中国也不会把哈国逼得投靠俄罗斯。如此一来,因为中俄之间彼此牵扯,反而使哈国左右逢源。
同时,哈国将借机增强自己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中俄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哈萨克斯坦称霸中亚的愿望得以实现。
哈萨克的崛起,注定了中亚传统地缘政治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目前的形势看来,最为不利的就是俄罗斯,届时的哈萨克斯坦,不仅能从俄罗斯的压制中完全独立出来,同时,因为实力增强,周边的其他四兄弟国家“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多少会受到影响,那将是俄罗斯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哈萨克地处中亚五国之北,面积相当于其他四国总和,而俄罗斯又位于哈萨克正北方,那么哈萨克就成了俄罗斯联通中亚四国的必经之路。倘若哈萨克实力突飞猛进,俄罗斯再想要绕过哈萨克领土控制中亚四小国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如此一来,俄罗斯对中亚四国的掌控将变得极为不稳,中亚不稳,那将造成更大的政治影响,南部的阿富汗、西边的伊朗等西亚国家的战略通道将受到严重阻碍,甚至完全失去对西亚的控制——换句话说,俄罗斯将丧失作为世界强国的地缘影响力,反而会被周边国家所限制。
我们站在中国的角度出发,目前的中亚局势对中国是十分有利的。虽然中俄之间目前正处于战略合作阶段,但二者同为世界大国,加之历史遗留原因,加之各种天然的矛盾,这决定了两国间只存在着利益关系,潜在冲突依然存在。
如果中国能够凭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迫使俄罗斯退出中亚,那不仅能够除去丝绸之路沿线潜在的最大威胁;也能够加速中国在中亚国家的经济建设;最大的收益就是极大的分担了中国北部区域所承受的压力。面对以上多重利益,哈萨克的崛起,成为独立的区域性大国正符合中国目前的战略部署;中国之所以敢放任哈萨克的崛起,一方面是本身实力强大,另一方面是完全把握住了哈萨克斯坦的国情,哈萨克没有任何理由站在中国对立面。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方面将彻底改变哈萨克斯坦的国运,二者也会大大降低俄罗斯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南边的中国将在中亚站稳脚跟。
这些都不是俄罗斯希望看到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知如此,俄罗斯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部署而不***取任何干预措施?
想要从中国方面下手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面对弱小的哈萨克斯坦,凭借着俄罗斯当前的国际影响力,通过逼迫、制约的方式,要求哈萨克斯坦放弃和中国的合作,这不是不可能。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俄罗斯心存不满,但始终没有***取任何破坏行动。这究竟又有什么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俄罗斯而言有无利益?俄方目前的态度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继续解答。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39章——哈萨克斯坦篇之第2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1210.html